兴业研究分析师胡晓利团队表示,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23年,家用纺织品、家具及室内装饰品、家用器具、家庭日用杂品、鞋类、衣物、食品等家庭器具和日常必需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追求极简生活方式已有所体现,个人兴趣消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。例如,年轻消费群体或带来动漫市场的较快发展。从数据来看,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仍有上升趋势,将为动漫市场发展带来较大消费需求。截至2024年末,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5.0亿人,同比增速14.2%。从消费趋势来看,结合日本动漫市场演变经验,在发展初期与成长期,我国动漫消费将主要集中于国内需求,在动画电影、网络平台传播与销售(即日本类别中的配信)、商品化、动漫周边等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,热门IP的衍生发展是带动动漫产业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之一,如“热门IP+文旅”“热门IP+主题公园”等。相较日本,我国动画IP寿命相对较短,热门IP衍生领域创新不足,而日本IP在动画、文旅、游具周边等衍生领域的发展较为全面,进一步提升了动画IP的价值。在发展成熟期,动漫市场需求或将逐步向海外需求转移,我国独有的国潮文化也将成为我国动漫“出海”的重要吸引力。
东方证券研究员施红梅此前也指出,消费品类品牌销售的下降一方面与国内消费大环境疲弱有关,另一方面也与国内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理性、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提升带来的品牌祛魅有重要关系。尽管国内消费整体处于弱复苏之中,但消费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。特别是伴随主力消费人群的代际变迁,以及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和理性,具有强功能性、情感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品牌更易获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。
在施红梅看来,中国目前是海外消费品大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,围绕中国市场进行深度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多数大牌的必然选择。从最新的披露的财报看,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市场(去除日本)销售收入基本占主流海外品全球牌总收入的 1/4 以上,尽管目前中国消费市场相对较弱,但围绕中国市场进行的产品定制、深度投资、全球首秀、场景化营销和体验创新等已经成为众多大牌的必然选择,也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中国市场在中高端消费和奢侈品领域的竞争。
施红梅预计,国内市场消费分化的态势依然会延续,行业存量竞争可能日趋激烈。强功能性和情绪消费属性的本土品牌对景气度更高,数字化建设将成为中长期消费品牌的核心能力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