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高端纺织产业专题!
位置:高端纺织>>资讯>>展会>>内容阅读
让民族服饰走出“深闺” 首届中国·楚雄时装周将于30日启幕

  据28日首届“中国·楚雄时装周”新闻发布会消息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将于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5日举办丝路云裳·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——首届中国·楚雄时装周。

  据了解,首届“中国·楚雄时装周”准备了内容丰富、精彩纷呈的32场专场走秀,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时装巧妙融合,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、“火”起来。

  活动既有“中国风”又有“国际范”,除省内外民族时装团队参加外,也将迎来马来西亚、老挝、缅甸、孟加拉国、越南、泰国等国家的民族时装团队。同时,活动邀请国内民族服装领域的知名专家、企业家、设计师、非遗传承人,以系列活动为载体,展现新设计、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形象,推动经贸合作、创造无限商机。

  此外,活动还将启动“新华·中国楚雄时装周指数”编制,进一步挖掘时装周构建消费热点、拉动时尚产业消费的作用,发挥聚合效应,整合时尚资源,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。除专业走秀活动外,还将推出数十场展示各地品牌的时装秀,让时装周走进基层、走进百姓,夯实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群众基础,汇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合力。

  楚雄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,境内居住有26个少数民族。其中,源于楚雄州的彝族刺绣、彝族赛装节于2009年9月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;彝族服饰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  发端于楚雄的彝族赛装节走过了1350多年,被誉为“赛装之源、彝绣之根”。2016年以来,彝族赛装节被打造为“丝路云裳·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”,成功登上上海时装周、纽约时装周、米兰时装周,走出云南、走向世界,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新名片。

  目前,楚雄州已带动5.7万名绣娘拿起绣花针,在家门口就业,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.2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.75亿元,5.7万名绣娘人均增收3570元,带动2000多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,实现了“绣品变商品、绣片变名片、秀场变市场”三大转变,彝绣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、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、幸福产业。

  (来源:新华网)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。
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-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
All Rights Reserved. 运营维护: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:0598-8233595 0598-5831286 技术咨询:0598-8915168